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·贝克在经典作品《风险社会》提出了现代人生活在“风险社会”的重要诊断。19世纪的现代化消解了等级僵化的农业社会,开创了工业社会的结构图景;而当今的现代化则是消解了工业社会的轮廓,在现代性的连续性之中,另一种社会形态正在形成。在这一社会形态中,未知的、意图之外的后果成了历史和社会的主宰力量,它使这个星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处在危险之中。
“风险社会”的主要特征在于,人类面临着生存的风险,而这种风险正是由工业社会所制造的。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充斥着组织化的不负责任的态度,尤其令人不安的是,风险的制造者以风险的承受者为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。贝克认为,西方社会中的主导性经济制度、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仅卷入了风险制造,而且参与了对风险真相的掩盖。贝克力倡自反性现代化,其特点是,既洞察到现代性中理性的困境,又试图以理性的精神来治疗这种困境。
下文摘编整合自《风险社会:新的现代性之路》的《医学亚政治:一个极端案例》,有删减,小标题为编辑所加,由译文出版社授权转载。
《风险社会:新的现代性之路》,乌尔里希·贝克著,张文杰/何博闻译,译林出版社年2月1日
作者
乌尔里希·贝克
为什么今天的“慢性病”急剧增加?
依照其公开的自我理解,医学服务于健康。事实上,医学开创了全新的局面,改变了人与其自身,与疾病、苦难和死亡的联系,它甚至改变了世界。为了认识医学的革命性影响,我们无须钻入各种评价的灌木丛。这些评价有时把医学看作救世许诺,有时又把它看作幼稚幻想。
人们可以争论医学是否切实改善了人类的福祉,但无可争议的是,它的确促进了人口的增长。在过去的三百年里,地球上的人口增加了近十倍。这首先应当归功于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。在欧洲中部,假使未来几年的生活形势不出现急剧恶化,不同社会阶层成员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70岁,这在19世纪看来就已经是“高龄”了。这一结果主要反映了卫生条件的改善;如果没有医学研究的成果,这是不可想象的。由于营养和生活条件的提高,死亡率出现了下降;并且有史以来第一次,人类掌握了对付传染病的有效方法。于是,世界人口出现了急剧增长,特别是在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—这些国家还面临着饥饿、贫困等重大政治议题和快速增长的不平等。
乌尔里希·贝克,(UlrichBeck),(—),德国著名社会学家,生前为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,同时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(LSE)和巴黎人文之家基金会(FMSH)任教。贝克是“风险社会”理论的主要提出者和奠基者,并与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·吉登斯和斯科特·拉什共同提出了“第二现代性”的观念,力图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开辟出“第三条道路”。贝克的主要学术兴趣在于现代社会的转型,其专业领域涉及政治社会学、科学社会学、技术社会学和环境社会学,并提出了风险社会、第二现代性、自反性现代化、世界主义等若干重要概念。其代表作有:《风险社会》()《反毒物》()《生态启蒙》()《风险时代的生态政治》()《什么是全球化?》()《世界主义的观点》()《世界风险社会》()。
在当前的医学发展中,诊断和治疗出现了分离。因而,就医学对社会的改变而言,有一个不同寻常的维度进入了我们的视野。
科学诊断的全套仪器设备,大量涌现的心理诊断理论和术语,对人的身体和心灵的“深层”所迸发的前所未有的科学兴趣:所有这一切都脱离了治疗能力,并开始责备后者“拖了后腿”。(Grossetal.,:6)
结果,所谓的“慢性病”开始急剧增加。换句话说,多亏有了更灵敏的医疗技术设备,这些疾病才能被诊断出来,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治疗这些疾病,就连相应的希望也看不到。
医学在其最发达阶段制造了它称之为(暂时或永久)无法治愈的病理状况。这种病理状况不仅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处境和危险处境,也跨越了现有的社会不平等体系。在20世纪之初,40%的患者死于急性病症。到了年,急性病在各种死因中只占1%。而在同一时期,死于慢性病的比例从46%上升到了80%以上。在这类情形中,生命在终结之前,需要越来越频繁地经历较长时间的痛苦。年的人口抽样调查显示,万登记有健康问题的联邦公民当中,接近70%是慢性病患者。伴随这种状况的发展,最初治愈意义上的医学越来越像是例外。尽管如此,这已经无法再证明医学的失败,因为恰恰是医学的成功使人处在了疾病当中——医学有能力凭借先进的技术作出诊断。
诊断技术的“进步”,让疾病开始泛化
这样的发展包含了一个医学和社会政治意义上的转向。直到今天,我们才对这个转向的深远影响有了认识和感知。在19世纪的欧洲,医学取得了职业化发展。医学通过运用技术消除疾病,对它实现了职业化垄断与管理。疾病或病痛被批量委托给医疗机构,以便依靠专家实现外在的掌控。在营房一般的“医院”里,医生以这种或那种方式“消除”疾病,而在很大程度上,病人对此一无所知。
与此相反,今天的病人需要独自面对疾病,或由那些毫无准备的机构来接手—家庭、职场、学校、公共领域等。这样的病人依旧在应对疾病方面一无所知。艾滋病这种快速传播的免疫缺陷只是其中最引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