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气是养护气血之源,有助于调经。其中生姜温胃气,能加强胃的吸收能力。半夏擅长降逆,让经血按照正常的方向往下走,除此之外,还擅长消痞化痰,把身体中硬实的痞块破开,将痰浊等浊物排出。
人参、灸艾草,用来健脾益气,水气互结。
体内湿气过重会阻碍脾胃气机,损伤脾胃,久而久之还会加剧体内湿气的产生,外用艾灸、内服人参是最理想的祛湿健脾组合。
芍药、丹皮、麦冬三个凉性药的组合,可将方子中的热去掉。
芍药化瘀清热敛阴,丹皮清热散淤,麦冬清热润燥。虽然已经驱水饮,但仍有津液化生不足的问题,所以用麦冬来清热润燥,还可以兼顾脾胃,通脉络、胃络,对胃实现很好的保护。
一个月前有个25岁的女生来找我问诊,整个人看起来瘦瘦小小的。女生自述痛经伴月经不调长达5年时间,等于说20岁开始月经就出现了问题。
刻下症:痛经5年伴有月经不调,并且还有黑色的血块,每次都要延迟10天以上,饮食方面没什么大的问题,小便呈赤黄状。
舌诊:舌红庞大,苔黄腻。舌红苔黄且小便也呈黄色,说明体热明显;舌有胖大说明有水有湿,脾肾如果不虚、体内的水液运化正常的话,就不会出现舌头胖大,所以说必然有寒象在。
脉诊:寸关浮弦、尺弱。
这个女生刚毕业财力有限,所以我在开方的时候专门替换了两味药,去了阿胶、人参,加了大枣、生地代替,并且考虑她体质过于瘦弱、正气不足,运化不了量大一点的药物,于是我一共只开了六付药,替换过后药力也比较温和。
一星期后患者反馈:“服药一周后月经来了,并且痛经的感觉明显缓解”。随后我又开了一个月的药,想从根源调理一下她的身体,并且叮嘱她不要贪凉,经期前少食水果。女生却感到十分困惑,为什么连水果都不能吃?有痛经经历说明寒象明显,水果吃得多脾胃会受不了,水湿不能运化,月经肯定要受影响。
温经汤以“散寒化瘀”为主要思路,囊括了12味药材,也算是个大方子,针对不同的月经问题,要辩证加减来进行调理。除了用药,重要的还有调整生活方式,少熬夜、健康饮食,才能双管齐下,加速身体的恢复。
(本文出现的药方以及用量方法仅供参考,在具体应用时,请遵循医嘱或药师指导,切忌盲目使用。)